時間:100年5月17日
地點:六愛教室
教學者:周又方老師
記錄者:陳宜旻老師
教學主題:「如何提好的問題」
引起動機
* 教師複習「如何才能提出好的問題」?
※ 學生回答:
(1)需要思考。
(2)可以討論的。
(3)沒有標準答案。
(4)和生活有連結。
(5)碰觸到故事的核心。
※ 老師回答:
(1) 稱讚同學還記得之前的課堂重點,並解釋其實不一定沒有標準答案就是好問題,舉例:以考試而言,有標準答案就是好問題。
(2) 舉例「要不要虐待動物?」,學生齊聲回答:「不要」,教師補充此類型問題不適合讀書會討論。
【活動一】閱讀「第一條魚」(使用小組討論的方式)
* 老師請學生翻開p.7,依小組為單位,有三種順序形式輪流朗讀文章。
(1) 先135246組。
(2) 再654321組。
(3) 1+23+45+6組
※ 教師提問:為什麼老師要這樣分組輪讀?
※ 學生回應:因為可以考驗我們朗讀時的專注。
◎老師使用小組輪讀技巧,提高學生的朗讀文章和專注上課的能力。
*【小組討論】老師請學生拿出白板紙、白板筆,對於本篇文章,提出五個好問題:
※ 教師行間巡視,參與學生討論。
a.修改學生問題的敘述方式
b.提出的問題是否有掌握五個重點(課堂前,教師寫在黑板上五個提問的重點)
c.有無找到問題的核心?別陷在故事的主軸中,或被故事侷限住。
例:「為何爺爺堅持要小孫子勞爾處理魚呢?」和「生活連結低」,也被故事主角侷限,再請學生思考問題的陳述。
※有一組討論時間拖延,教師提醒完成的小組可否給予協助。
【活動二】討論提問
* 老師將各組的白板紙貼在黑板上,並唸讀每一道題目,並針對學生的提問
澄清與修正:
a. 「人生要是沒有付出,那我們會怎樣?」這是假問題(明知故問),也是英語裡的反問法,這樣的問題基本上是肯定的,只是要對方認同而已。
教師又舉了另一個假問題的例子,如:「父母養育我們,我們需要孝順嗎?」
教師回應:那我們如何修改此問題?我們可以從故事哪個部分思考出來?
學生回應:從勞爾不斷的拋竿。
教師回應:那此問題的核心是?
學生回應:「一分耕耘,一分收穫」、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」
教師回應:這是口號,並非問題喔。
b. 「在生活中能不能忽略別人的感受?」
教師回應:這個問題也算假問題,我們只能回答:「不能」,但是我們可以如何修改?
學生回應:改為「如果我們在生活中忽略了他人的感受,會有什麼後果?」
教師回應:很好,能符合自己的生活經驗。
c. 「人生面對不知所措時,需要怎樣的協助?」「生命該如何面對?」
教師回應:題目範圍太大,很難聚焦討論。
d. 「為何有些人不顧後患,仍勇往直前?」
教師回應:不顧後患太多價值判斷,預設立場,該如何修改呢?
學生回應:改為批評」。
教師回應:改為「面對批評,你用什麼態度?」
e. 教師舉例「為何女人可以投票?」「為何要聽皇帝的話?」舉出因為提問,而能改變過往的成規、與框架,才能成就現在時代的樣貌。
【活動三】綜合歸納
一、老師檢核三十題之後 ,有沒有發現共同點?或是哪些問題的類別是大家所關心的?
※學生回應:虐待動物、批評與面對、第一次、抉擇
二、教師將各問題類別,用不同的圖形作標記,進行問題分類。
三、教師統整本次活動的流程:
a. 共讀文章
b. 提問
c. 問題分類(尋找故事焦點)
d. 討論
順序可以 abcd 亦可 acbd
四、教師針對班上同學所關心的議題:「虐待動物的定義?」與全班討論。
※過程中學生熱烈地拋出想法與答案。
※教師不停的提問,如「只要很殘忍的殺害就是虐待動物。」教師反問:「所以不殘忍的殺害,就不算是虐待?」
五、教師回覆學生,在剛剛討論當中,有沒有發現老師只是提問而已,就能夠幫助大家將虐待動物的定義聚焦。
*交代學生在下次上課前,閱讀之後幾篇文章。
(課程結束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